2014 十年職海浮沉錄
(這是2014年投稿某人力銀行轉職主場的文) 龍應台曾言:「草莓族不是七年級生的專利名詞,各時代都有膚淺享樂的草莓族,也有吃苦耐勞的苦瓜族。」真是讓我心有同感,因為升上大學後我既要自食其力又需分擔家計,再加上後來的工作經歷比一般受父母呵護的七八年級生曲折許多,簡直是資深苦孩子。 近十年前,就讀應外系的我就一邊到補習班打工一邊在大學修讀英語教學的課程,後來也開始上台教學。然而,補教業打工的收入並不穩定,所以那段期間我也曾在大賣場與購物中心工讀。退伍後不久我就到一家兒美連鎖補習班工作,卻又因為不適應那間分校的作風而離職。本以為依自己的英語教學經驗再找全職的英語教學工作應該不難,想不到事與願違當時正值金融海嘯,因此重新覓職的過程並不順利,為了生計我甚至一度到超商打工(後來又因為笨手笨腳而離職)。總算找到正職的補習班工作後卻碰到人事內鬥而在半年內黯然離職。而我也漸發覺到,台灣補教業雖是人的產業卻不一定愛才,再加上台灣少子化、M型化的情況越見嚴重,補習班越來越難生存,也使我越來越想轉行,正好我曾修過商用英文書信與國貿實務的課,遂利用後來被罵翻的22K「大專生企業實習方案」進入貿易公司擔任委外採購助理,重學ERP系統和EXCEL表格來管理外包訂單,並在辦公大樓與倉庫間騎車奔波、揮汗送料、無盡加班。而這樣任勞任怨了三個多月,主管認為我很認真但不適合這份工作我又被資遣了 原本懷抱轉行美夢的我竟落得如此下場,但也因而醒悟台灣外文系學生畢業後的工作首選「國貿業務」其實不適合我,因為台灣外銷以製造業為主,所以國貿人的職責多為管庫存、喬交期、定排程、處理單證,呆板無趣並不適合我。後來看到奧美的莊淑芬與葉明桂皆在訪談中透露他們初入社會時也因國貿工作不符興趣而轉至廣告業,更使我心有戚戚焉。或許我該感謝那次的資遣才對,不然我也無法認清自已的特質到底適合哪些工作。其實,剛升上大學時我就因為讀了簡媜的「文字自動販賣機」而嚮往廣告文案的工作,只不過那時候台灣產業的城鄉差距過大,中南部人除非去台北市否則不易找到真正的行銷工作。大四修讀國貿實務時,一份國際行銷草案的作業讓原本讓我愛上行銷。而畢業後,剛考上行銷研究所的朋友又邀我參加「原鄉時尚作品設計創業競賽」,合作過程中我的朋友甚至鼓勵道:「你可能比我更適合作行銷。」之後,大陸的一位網友幫我分析命盤時也提到:「在未來,你的事業頂端可能建立在創造力上」 正好,甫自國貿公司離開後,我憑著之前「原鄉時尚」企劃案轉到設計公司擔任EC專員,並協助中小企的CIS設計案執行。剛進去時我即運用自己的英文優勢協助老闆談成台北內湖科技公司的CIS設計案,。至於工作的另一重點協助營運自有網拍賣場其實很快就讓我發現不少問題。首先,老闆資金甚少;其次,大家不懂行銷,對販售的商品 (低價的甜美風女裝)也不夠了解,而當初決定批售甜美風女裝竟只是羨慕台灣網購領導品牌「東京著衣」的亮眼業績。這樣沒頭沒腦的運作導致開張前半年的評價連100都不到,因此我不斷勸老闆轉變賣場風格,勸了3個月後老闆總算讓我主導賣場營運,賣場的評價也因此在半年內成長到500以上。接著我又發現配件類商品是可鎖定的網購利基市場,果然轉賣配件類商品並搭配自取/試穿的服務後,評價在一年內持續衝到1000以上。到了2012年,賣場甚至 當選奇摩拍賣的「超人氣賣家」。只不過,台灣的網拍服飾市場仍以低價商品為主流,而我們的商品也不例外,吸引到的消費者多是經濟能力與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若想永續經營勢必要增資轉型,但資金又是老闆的最大問題,這也使賣場的業績逐漸走下坡,最後網拍事業只好於2013年六月結束。 其實早在網購事業結束的的一年多前我就預料到這樣的下場,索性也利用這段時間思考未來該何去何從。在翻了不少行銷人的著作、談訪,也做了若干的職場性向測驗後,我相信行銷仍是自己的職涯首選。本來也曾考慮報考行銷相關的研究所,但考慮到年齡、經濟的壓力後,我認為在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行銷圈多參與業界相關的實務課程會比只鑽研課本理論有用。於是,我開始利用空檔時間進修–2012年底,我以最高分通過錄取率僅30的行銷傳播認證,並在2013年上半積極參加台北市的數位行銷課程、順利通過公關代理商的就業培訓、進修網站設計的職訓課程。而這次我總算有點時來運轉了-由於台灣目前很缺網路行銷的人才,所以網設課程還沒結訓前我就收到不少家公司的面試通知,後來為了學習網路外銷&打好網站企劃/流量分析/搜尋行銷等基本工,我進入中部的機械製造公司擔任網路行銷專員。期盼自己能在充滿無限可能的網路圈,把握當前台灣產業急需轉型升級的契機,逐步成為專業的數位行銷經理,甚至在未來打造一個虛實整合&通路+媒體的「跨境文創平台」,讓其成為亞太文創人與大眾間的橋梁,以圓自己未竟的跨界文創夢。 ——2016後記 分隔線—— 只能說兩三年前我還沒接觸過真正的平台營運啊因為何止電商要燒錢呢?作平台要燒的錢更多啊啊啊。小型電商若作利基市場的垂直電商,只要產品夠強,初期用套版EC網站+投好廣告,一個月五萬元內應該可搞定。但搞平台初期每月只投5萬元廣告,投再好也頂多作到小有知名度,但產品力若不夠有競爭力=是作心酸的,甚至有幫競品打廣告的危險。